上海硅酸鹽所在固態(tài)電解質功能化隔膜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文章來源: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  發(fā)布時間:2023-12-18  |  【打印】 【關閉

  

  鋰金屬由于具有極高的理論比容量(3860 mAh g-1)和極低的電化學電勢(-3.04V Vs. SHE),是下一代高比能鋰電池的理想負極材料。然而,高活性鋰金屬所帶來的枝晶生長問題嚴重阻礙了其應用進程。隔膜表面改性策略由于具有低成本、可替代性強的優(yōu)點,廣泛應用于抑制鋰金屬電池內枝晶生長的研究。然而,在其研究及實際應用過程中仍存在兩個關鍵問題:功能層通常為不導鋰的非活性材料,阻礙鋰離子的快速傳輸,不能從根源上抑制鋰枝晶形核;陶瓷顆粒與有機體系不兼容,容易引發(fā)漿料凝膠化現象,惡化加工性能。因此,目前亟需開發(fā)出一種兼具優(yōu)化鋰沉積行為和優(yōu)異加工性能的鋰金屬電池用功能化隔膜。基于上述問題,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張濤研究員團隊通過石榴石型固態(tài)電解質Li6.4La3Zr1.4Ta0.6O12LLZTO)與聚丙烯腈(PAN)強極性腈基基團(-CN)之間的配位作用構建了穩(wěn)固的LLZTO@PAN包覆結構。在此基礎上,利用該功能性材料構筑出水基漿料涂覆的表面強極性隔膜。一方面,PAN的空間位阻效應有效改善了LLZTO在水中的分散性;另一方面,LLZTO@PAN賦予隔膜表面強極性和高離子電導率,有效均勻鋰沉積,實現鋰金屬電池在2C下穩(wěn)定循環(huán)1000次,容量保持81%。該成果以A Strong-surface-polarity Separator Enables Dendrite-free Lithium Metal Anodes via Coordinated Garnet Electrolyte為題發(fā)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DOI:16/j.cej.2023.147041)上。  

  該研究首先選用高離子電導率的LLZTO作為活性材料,并通過LLZTOLa-CN之間的強配位作用LLZTO顆粒表面緊密鍵合PAN包覆層,最終構筑出具有高離子電導率的表面強極性隔膜(7 10-4 S cm-1)。同時,以水作為溶劑有效避免了LLZTO和有機體系不兼容的問題。LLZTOPAN的強配位作用增強了陶瓷基體和聚合物之間的結合力,隔膜的熱穩(wěn)定性、機械性能等熱物性能得到明顯改善。進一步探究功能層抑制鋰枝晶的作用機理,闡明功能化隔膜與調控鋰沉積行為之間構效關系。與原始聚丙烯隔膜和LLZTO改性隔膜相比,LLZTO@PAN功能層中強極性的腈基基團能夠有效錨定電解液中的鋰鹽陰離子,實現高Li+遷移數(0.68),進而降低鋰負極處的局部高陰離子濃度,從根源上避免空間電荷層的形成。循環(huán)后對鋰負極的XPS等測試結果表明,PAN與鋰負極之間原位形成了穩(wěn)固的快離子傳輸SEI層(Li3N),進一步調控了Li+在電解液/鋰負極界面處的傳輸。此外,由于-CN與電解液之間“相似相溶”,隔膜對電解液浸潤性大幅改善,并且高Li+電導率的LLZTO均勻了鋰通量,促進Li+在隔膜處的快速均勻輸運。在上述三重協同作用下,Li+的傳輸動力學得到了優(yōu)化,顯著抑制了鋰枝晶的生長,使用該功能化隔膜組裝的對稱電池在2 mA cm-2的電流密度下能夠穩(wěn)定沉積/剝離超2000h。相較于商用聚烯烴隔膜,所組裝的鋰金屬電池具有更加優(yōu)越的電化學性能。  

  該項工作闡明了固態(tài)電解質功能化隔膜與鋰沉積行為之間的構效關系,同時,構筑水基漿料涂覆的功能化隔膜也為實現長壽命、高安全的高比能鋰金屬電池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思路。  

  論文第一作者為上海硅酸鹽所在讀博士生朱雅瓊,通訊作者為張濤研究員和楊亞南博士后。相關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以及上海洗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3200)、上??圃垂棠苄履茉纯萍加邢薰镜暮献骱椭С帧?/span>  

LLZTO@PAN功能化隔膜抑制鋰枝晶示意圖

LLZTO@PAN表征與水分散性

LLZTO@PAN功能化隔膜物化性能

循環(huán)后負極形貌對比及調控鋰沉積示意圖

鋰金屬電池循環(huán)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