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機所在非張力烷基碳-碳鍵的不對稱官能團化上取得新進展
文章來源: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 發(fā)布時間:2024-06-06 | 【打印】 【關閉】
近年來,過渡金屬催化的不對稱?3-取代反應已成為構建手性不飽和片段的重要途徑。何智濤課題組一直致力于非經(jīng)典的?3-取代反應的研究,并探索了一系列催化轉(zhuǎn)化策略 (JACS,2021, 143, 7285;Nat. Commun. 2021, 12, 5626; Nat. Synth. 2023, 2, 37; ACIE,2023, 62, e202215568; JACS,2023, 145, 3915; ACIE, 2023, 62, e202301556; ACIE, 2023, 62, e202307628; Nat. Commun. 2023, 14, 6303; ACIE, 2023, 62, e202314517; CCS Chem, 2024, 10.31635/ccschem.024.202404296.)。在此基礎上,該課題組進一步探索了尚處于研究空白的烯丙位惰性碳-碳鍵的不對稱活化轉(zhuǎn)化,突破了一直以來關于烯丙位碳_碳鍵是作為反應的產(chǎn)物而不能作為起始原料的觀念。同時,該研究提出了新的去消旋化烯丙基取代的反應機制,即通過形成共軛二烯中間體而產(chǎn)生統(tǒng)一的烯丙基金屬物種,從而實現(xiàn)底物的去消旋化。
相對于不對稱C-H鍵活化轉(zhuǎn)化,惰性C-C鍵的不對稱轉(zhuǎn)化研究非常有限,且多局限于張力環(huán)結(jié)構底物。而非張力C(sp3)-C(sp3) 鍵的催化不對稱官能團化的研究幾乎處于空白階段。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何智濤課題組在國際知名化學期刊Nature Synthesis上在線發(fā)表了題為 “Intermolecular Asymmetric Functionalization of Unstrained C(sp3)-C(sp3) Bonds in Ally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s”的研究論文 (Nat. Synth.?2024,?10.31635/ccschem.024.202404296.)。該工作實現(xiàn)了烯丙位惰性烷基C-C鍵的催化不對稱官能團化。通過不同的催化條件,可分別實現(xiàn)消旋底物的動力學拆分和動態(tài)動力學不對稱轉(zhuǎn)化過程(圖1)。經(jīng)典的不對稱烯丙取代反應中,C-C鍵的形成通常是反應進行的方向。而該工作證明烯丙位C-C鍵也可以作為不對稱烯丙基取代的反應底物,顛覆了以往的認知。
該工作通過大量的機理實驗并結(jié)合DFT計算,揭示了底物的去消旋化過程是通過形成共軛二烯中間體完成的,從而實現(xiàn)消旋底物的動態(tài)動力學不對稱轉(zhuǎn)化。這不同于經(jīng)典的關于烯丙基底物的去消旋化的機理途徑,即依賴于烯丙基金屬交換實現(xiàn)。
圖1 非張力碳-碳鍵的不對稱官能團化反應
上述工作主要由陳葉偉、邱業(yè)皓和劉洋等人共同完成。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上海市科委和上海有機所等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