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城市環(huán)境所科研團隊“關鍵金屬鎢供應鏈追蹤”成果榮獲2023年度產業(yè)生態(tài)學會會刊JIE最佳論文獎(Graedel Prize)
文章來源:陳偉強研究組 | 發(fā)布時間:2024-06-12 | 【打印】 【關閉】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huán)境研究所陳偉強科研團隊成果《Exploring the global trade networks of the tungsten supply chain: Insights into the physical and monetary mismatch among countries》獲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JIE)2023年度青年學者最佳論文獎(JIE Graedel Prize for best paper by junior author),是中國大陸研究團隊首次獲得這一獎項。JIE最佳論文獎自2013年起設立,以產業(yè)生態(tài)學先驅、美國工程院院士、耶魯大學Thomas E. Graedel教授的名字命名,每年獎勵兩篇論文,其中由青年作者(Junior Author)和資深學者(Senior Author)領銜的論文各一篇。獲獎論文由JIE編委會成員或獎項評委會成員提名,依據論文的專業(yè)價值(professional merit)、貢獻(contribution)、展示質量(presentation quality)投票遴選,獲獎者將獲得國際產業(yè)生態(tài)學會(ISIE)的免費會員資格,并獲得750美元的獎勵,獎金由Nickel Institute、GE、A-1 Recycling、Raw Materials Group Stockholm、Martha Walters和AT&T贊助。
【研究簡介】
獲獎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城市環(huán)境研究所陳偉強研究團隊領銜,并聯合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德國弗萊堡大學及中國地質科學院代濤團隊共同完成。研究結合物質流分析(MFA)與復雜網絡分析(CNA)方法,基于國際貿易視角,精準追蹤了2000-2018年關鍵金屬鎢從初級產品到廢料全供應鏈的物質流動過程,厘清了全球鎢貿易流動格局的演變趨勢及特征,從物質流與價值流雙重視角探討了主要貿易國的角色定位與利益得失,闡明了發(fā)達國家在全球鎢貿易格局中獲得的物質與價值“雙贏”局面,揭示了國際貿易對全球鎢資源再分配、供應鏈分工的重要影響,強調了國際合作在保障鎢供應鏈安全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關鍵作用。該研究成果于2023年1月正式刊登于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期刊,中國科學院城市環(huán)境研究所湯林彬博士為第一作者,陳偉強研究員與代濤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
【原文信息】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111/jiec.13333
【期刊介紹】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JIE)是國際產業(yè)生態(tài)學會(ISIE)會刊,于1997年由耶魯大學創(chuàng)辦。歷經25年發(fā)展,期刊在海內外廣受贊譽。期刊主要發(fā)表探究環(huán)境與社會經濟系統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研究,聚焦生產和消費活動中的物質、能源和其他資源的存量和流動的環(huán)境影響和驅動因素,提倡基于系統的、高影響力的、方法新穎的、結果導向的研究,鼓勵多學科交叉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