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至26日,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主辦了天馬望遠鏡落成十周年暨大型射電望遠鏡科學技術研討會。此次研討會是上海天文臺成立60周年暨建臺15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之一,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來自國內各大學和科研機構的10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32個學術報告詳細介紹了大型射電望遠鏡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fā)的最新進展,以及天馬望遠鏡落成后的整十年間的運行成果。
上海天文臺臺長和天馬望遠鏡首席科學家沈志強研究員作“天馬望遠鏡十年”主題報告,詳細介紹了天馬望遠鏡的運維和科研成果。他在報告中指出,十年間,天馬望遠鏡圓滿完成了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VLBI測定軌任務,為我國重大工程做出了關鍵貢獻;同時,天馬望遠鏡在黑洞成像、脈沖星和譜線觀測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脈沖星監(jiān)測樣本突破350顆,探測到豐富的長碳鏈分子、高速紅翼氣體、新脈澤,完成了對獵戶座Orion KL天體迄今為止最大帶寬譜線巡天工作等。沈志強研究員表示,十年來,基于天馬望遠鏡科學觀測數(shù)據(jù)的論文超過270篇,觀測時間三萬多小時,天馬望遠鏡已成為射電天文研究的觀天利器。
來自全國各地的用戶代表介紹了基于天馬望遠鏡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天馬望遠鏡在人才培養(yǎng)中所發(fā)揮的巨大作用。技術專家介紹了在天線、主動面、接收機等方面的最新技術進展和研發(fā)經驗。其他與會學者還介紹了正在研發(fā)和推進中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如新疆奇臺110米射電望遠鏡、云南景東120米脈沖星射電望遠鏡等。此外,武向平院士所作的宇宙學新機遇報告也引發(fā)了與會者對射電天文未來發(fā)展的思索。大家紛紛表示,本次會議對今后的大型射電望遠鏡技術研發(fā)和科學應用均起到了良好促進作用。
圖1. 現(xiàn)場參會人員合影(部分)
圖2. 線上參會人員(部分)
圖3. 上海天文臺臺長和天馬望遠鏡首席科學家沈志強研究員作“天馬望遠鏡十年”主題報告,詳細介紹了天馬望遠鏡的運維和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