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中科院科學節(jié)走進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文章來源:上海天文臺  |  發(fā)布時間:2020-11-24  |  【打印】 【關閉

  

來源:科學網  

 

    活動啟動儀式 

 

  11月1日金秋時節(jié),中國科學院迎來了71歲華誕,中國科學院第三屆科學節(jié)也拉開了序幕。11月3日至6日,作為科學節(jié)的重要活動之一,中國科學院邊疆民族地區(qū)科普行動走進了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此次活動匯集了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上海分院、廣州分院、南京分院、蘭州分院的18位專家,他們中既有科研骨干、科普達人,也有退休老科學家和在讀研究生。在短短4天的時間里,專家們從全國各地匯集云南紅河州,輾轉瀘西、彌勒、蒙自三地的七個地點,為來自當?shù)毓?4所中小學校的6000余名學生帶去了42場精彩紛呈的科普報告。報告內容豐富,不僅有前沿科技、諾獎解讀,還有恐龍和古生物探秘,以及珍稀動物保護等,讓孩子們直觀感受到了科學精神的意義及科學思維的啟迪?;顒有问蕉喾N多樣,有圖片、文字和視頻,還讓孩子們體驗到了親手做科學實驗的樂趣。參與活動的廣大師生紛紛表示享受了一場科技的饕餮盛宴,希望以后還能參加這樣集知識和趣味于一體的科普活動。

  

  積極互動 

 

  責任 

  作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咨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fā)展中心,中國科學院在服務國家戰(zhàn)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同時,也承擔著通過開展科學普及和科學教育工作來提升公眾科學素養(yǎng)的重任。在此背景下,2020年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專門立項,開展邊疆民族地區(qū)科普行動。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活動的安排,在線下聚集性活動幾乎停滯的情況下,是堅持還是放棄成了一個艱難的選擇。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表示:“我們認為到邊疆民族地區(qū)開展科普活動是非常必要和有意義的。在仔細分析并與當?shù)赜嘘P部門多次溝通后,我們共同建立了有效保障措施,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繼續(xù)開展此次科普活動。能夠如期為當?shù)氐暮⒆觽冮_展這場科普活動,我們感到很欣慰。”

  

  科普報告《基因那些事兒》 

 

  奉獻 

  幾天的活動行程安排非常滿,隊員們基本上沒有空閑時間。所有人都各盡所能,希望多給孩子們一些知識和啟迪。科院深圳先進院周佳海老師無疑是中青年科學家的代表人物,雖然平時工作繁忙,但一接到邀請還是義無反顧地加入了隊伍。盡管只有一場報告,但為了300名孩子,周老師還是做了精心準備,并特地穿正裝站上講臺?!翱吹剿麄儗茖W的渴望與好奇眼神,我深感責任重大,希望能幫助他們近距離接觸科學放飛科學夢想,未來走出山區(qū)學好科技本領,更好地建設家鄉(xiāng)、建設我們的國家!”

  科院上海天文臺左文文老師,嬌小的身軀、親切的笑容、溫婉的語調,標準的鄰家小姐姐形象。當孩子們得知這位講述《解讀2020物理學諾獎—揭開黑洞的秘密》的老師是北京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時,眼神中露出了驚愕和崇拜。左文文無疑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老師之一,報告后的互動也是最為熱烈的,而對于每個問題她都不厭其煩地進行了詳細解答。

  上海辰山植物園郗旺博士為了給學生們帶去更好的實驗效果,跑了很多地方去買紫甘藍;科院動物所許可欣是個科普新人,擔心講的不好耽誤學生,每天修改PPT到夜里12點……大家都有一個目標,就是要盡最大努力給學生們呈現(xiàn)出最好的科普活動。

  交流 

  雖然日程很滿,但隊員們還是在沒有自己的課堂報告任務時去聽別的專家講課。大家都認為,聽別人的報告對自己也是一個很好的科普和學習機會。有一天晚上休息時,還特意邀請章文峻做了一個關于巧克力的“專場”科普講座。蘇州納米所的薛進說到:“在為孩子們做科普的同時,也是我們同行之間跨界科普實踐交流的好機會。”

  即便是在路途上和休息散步時,專家們似乎也沒有逃脫科普的沖動?!澳憧?,過了隧道,進入干熱河谷,植被與前面的有很大不同”;“那是散尾葵的果序”;“那個是金星和木星”;“我們散步時找到了擬步甲”……在被科普的同時,也在學習其他專家的科普方式和其他領域的科學知識。工作之余的溝通,加深了對彼此所在領域的認識,也促進了交流,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科學素質,更加感受到科院人肩上的社會責任。

 

   

  科普報告《為什么要學科學》 

 

  愿景 

  在第一天的啟動儀式上,本次活動領隊、科院上海分院學術與科普處章文峻談到:“我們這次的活動時間很短,雖然可以告訴同學們一些科學知識,但我們更希望同學們能在聽這些報告的時候埋下科學的種子,并且能生根發(fā)芽,結出科學的果實。無論以后是否從事科技工作,都可以有科學的方法和科學的思維,以及科學的精神?!?/p>

  在活動結束后返回昆明的大巴車上,章文峻說:“我最大的希望,是未來某一天,在媒體采訪一位著名科學家的時候,他可以自豪地說‘我之所以走上科學的道路,是在我上學期間,曾經聽過科院專家的一場科普報告’。這就是對我最大的褒獎

  這也是所有科院科普人最大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