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漫畫|空氣中那么多氮,為什么還要灑化肥?

文章來源: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  |  發(fā)布時間:2020-12-10  |  【打印】 【關閉

  

肥料是農業(yè)增產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有機肥和大量使用的、化工廠合成的無機化肥。在各種化肥中,氮肥占了相當大比重。

國家統(tǒng)計局官網顯示,2019年,中國農用氮肥施用折純量達1930.21萬噸。這些在工廠里化學合成的氮肥,生產過程耗資巨大,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在利用過程大量流失或揮發(fā)。

但實際上,一些生物會自己生產氮肥,自然界也存在“自我施肥”(自己給自己施肥)的植物,它們自建“化肥廠”。比如大豆等豆科植物,它們和細菌互利共生固氮,自施氮肥,除了“自給自足”,還有“盈余”。種大豆,相當于肥了田。

人類一直想弄清楚豆科植物能“自建化肥廠”秘密,想提高它們生產氮肥的效率,想讓水稻、玉米、小麥也學會“自建化肥廠”的本領。

12月9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獲悉,該中心王二濤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刻苦攻關八年,揭開已懸了132年的世紀謎題。這一最新研究成果有望寫進教科書,并為農業(yè)增產、農民增收和環(huán)境保護方面作出巨大貢獻。

文章鏈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34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