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從抗抑郁藥物研發(fā)“殺手锏”得到信心 竺淑佳:讓科學真正解決問題

文章來源: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  |  發(fā)布時間:2023-03-06  |  【打印】 【關閉

  

   科研要有優(yōu)先地位,

  一定要有殺手锏,竺淑佳就有這樣的“殺手锏”——她的研究組是世界上第一個揭示氯胺酮與 NMDA受體如何發(fā)生作用這一奧秘的科研團隊,為后續(xù)研發(fā)副作用更小的快速抗抑郁藥提供了理論基礎。這位來自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的年輕女科學家,如今還在與人工智能團隊合作,為抗抑郁藥開發(fā)提供創(chuàng)新源泉。讓科學真正解決問題,是她在這條科研路上逐漸堅定的決心。 

    

   

  竺淑佳(中)的科研成果成為幫助抗抑郁藥物研制的利器。 

  目標清楚 

  要讓科學解決問題 

  從攻讀碩士研究生時就開始“死磕”,讓竺淑佳著迷的NMDA受體,究竟是什么?“人腦有千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上又有數以千計的突觸,這些突觸相互傳遞信號,構建起整個大腦神經網絡。NMDA 受體就分布在這些突觸上,它的通道打開使得鈣離子流入神經細胞,調節(jié)突觸可塑性,是學習與記憶的重要分子開關。”竺淑佳這樣解釋。 

  NMDA受體存在于所有突觸上,過度激活會導致阿爾茲海默癥、帕金森病和抑郁癥等疾病,過度抑制也會導致認知功能障礙、精神分裂癥。但是它究竟與這些腦疾病之間的關聯機制是什么,領域內還存在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竺淑佳說,2016年回國建立研究組時就給自己確定了兩個使命,一是回答 NMDA 受體家族本身的分子機制是什么,“這是基礎科學的問題?!钡诙t是闡明受體功能障礙和神經精神類腦疾病的關聯機制是什么。過去 6 年,她為此展開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發(fā)現。 

  從選擇科學道路開始,竺淑佳的目標就是解決科學問題。碩士讀完后,她發(fā)現小鼠行為學個體之間的差異很大,但NMDA受體本身的分子機制沒有得到很好研究,讀博時開始做該方向的課題;博士讀完后她又發(fā)現,NMDA的全長三維結構還沒被解析,她再次聚焦了結構生物學。以科學問題為導向,是竺淑佳對于科研的態(tài)度。她經常對研究組的 

  成員們說的一句話就是:“做科研,不是單純?yōu)榱税l(fā)論文,而是解決科學問題、幫助更多人?!?/font> 

    

  開啟快速抗抑郁藥物氯胺酮的研究,緣于她得知閨蜜的伯母70歲時患抑郁癥,卻因未能及時發(fā)現并得到有效醫(yī)治,不幸自殺身亡。她還收到過來自患抑郁癥的高校退休教授的手寫信訴說苦悶。這一影響了全球3億多人口的疾病已成為損害人類生命健康的一大“殺手”,也使得竺淑佳對自己的科研道路更為堅定。 

  由于對 NMDA 受體多年的基礎科研積累,近年來,她還接觸到了臨床上攜帶有NMDA 受體突變的兒童患者。“美國有一位孩子父親建立了一個專門治療這類罕見病患者的網站,我作為科學顧問,常常半夜起來聽他們的故事,參與討論和給予建議。去年,中國長春的一名醫(yī)生聯系到了我,他的女兒也攜帶 NMDA 受體突變,希望我們能提供一些建議。于是,我們專門為這些罕見病患者開設了一個研究課題。”竺淑佳說,讓科學最終幫助到臨床的患者,這條路還任重道遠。 

  人生轉折 

  選擇了就要讓自己“不悔” 

  竺淑佳一直記得自己的高中數學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猶如一條折線,關鍵就在 

  于那幾個轉折點。 

  她本科考取了浙江工業(yè)大學,熱衷于社會實踐,是學校社團“理論讀書會”的組織者,有6000 多會員?!爱敃r沒有同學覺得我會成為科學家。”而在大學畢業(yè)時,竺淑佳對職業(yè)選擇產生了第一個思考,是選擇行政類、經商類還是技術類?最終,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選擇了靠技術的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報考了華師大生物專業(yè)的研究生。在碩士階段,她組織讀書會講解分享《神經科學原理》,一個學期啃完了經典教科書,“就對神經科學著迷了?!?/font> 

  2009年,竺淑佳前往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學院攻讀神經生物學博士。她是導師皮埃爾·保萊迪的第一個外國學生。頭 3 個月,竺淑佳只做了兩件事,做實驗和做飯。從一個廚藝小白,到可以一個人做了 30 道菜請全實驗室同事吃飯,她發(fā)現,做飯和做實驗的原理與步驟是相通的。“就是不停地試錯,發(fā)現最佳配比。所以我現在也會建議我的學生,要做一個好的科學家,不妨先學會做飯?!币彩窃谀嵌螘r間,竺淑佳在導師身上接觸到現代科學的理念,感受到對科學的熱愛,學習到導師和學生的相處方式,“如何不讓學生‘浮光掠影’地盲目趕路?!?/font> 

  2013年竺淑佳博士畢業(yè),面臨回國和繼續(xù)深造的選擇。在閨蜜每年都會寄來的明信片中 

  寫道:“祖國很大,需要我們的建設,等你賺夠資歷,趕緊回來吧?!边@給了竺淑佳很大的激勵,但覺得自己資歷還不夠,她義無反顧地只身前往美國補足短板。在美國,每天工作 14 個小時還嫌不夠多,“那時發(fā)現自己的求知欲是能被發(fā)掘出來的?!眲側r底子最差,但她卻是實驗室中最快的,用了 2 年時間就完成了博士后訓練的那一個。 

  從大學畢業(yè)選擇走上了這條科學路,竺淑佳看似順利的道路卻也有著比常人更多的付出。30歲生日時,她寫下這樣的文字:“想著或許哪一天,自己的工作可以推進人類醫(yī)學健康事業(yè)的進步,哪怕只是微小的一步,那都是值得的。我想,二十歲的時候,肯定沒有這樣的理想?!斌檬缂延X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選擇走了,就要讓自己“不悔”。 

    

  言傳身教 

  不愧于一聲“導師”稱呼 

  2016 年竺淑佳最初建立實驗室時拍過一張全家福,加她一共 4 個人。到 2021 年的全家福畫面中“規(guī)模已經超出想象”。目前,竺淑佳實驗室聯合培養(yǎng)學生有20名左右,很多都是90后、95 后,最新一批的研究生已有00后。 

  學生們說起竺淑佳老師,第一  “ 充 滿 干”。博士生王涵這樣形容:“科研女超人是我對竺老師的第一印象,每次談論科學問題,都能感受到她對科研的無限熱愛,對問題的嚴謹思考,這些讓我特別敬佩和感動?!辈┦可鷱堄颜x則牢記老師說的“要做有用的科研”,“老師分享的經歷讓我很受激勵,決定研究方向時我也會猶 

  豫,但我覺得還是要堅持自己的道路。 

  如今,竺淑佳實驗室還在與人工智能團隊合作,在千億級的分子庫中進一步篩選出幾十個候選分子。“理論上每個分子的雛形都是潛在的抗抑郁創(chuàng)新藥物的源泉,我們正在做小鼠大規(guī)模行為學的驗證,已經找到一些潛在的候選分子?!斌檬缂颜f,她希望學生們能做科研上的探險家,而不是“導游”或“游客”?!拔覀兊膶W生有實驗室輪轉制度,我會問學生兩個問題,實驗室的使命是什么,實驗室用什么樣的思維方式和手段去回答科學問題?輪轉2個月 

  時間很短,技術并不一定能學完,我覺得培養(yǎng)學生學會對科學問題的獨立思考,遠比教會一項技術更重要。”竺淑佳笑著說。 

    

  來源:青年報記者 劉晶晶 20233月6日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