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院士應邀作“藥學前沿承嘏講壇”第十講
文章來源:上海藥物研究所 | 發(fā)布時間:2017-12-22 | 【打印】 【關閉】
2017年12月1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學前沿承嘏講壇”第十講在承嘏廳舉行。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張旭院士應邀作題為“疼痛研究進展”的專題報告。上海藥物研究所副所長李佳主持報告會,藥物所二百余位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參加了本次報告。
疼痛是全世界科學家、醫(yī)生、藥廠都在關注的重要疾病,其機理研究是尋找藥物和相關應用的重要研究方向。張旭課題組主要從事疼痛與認知功能障礙的分子細胞生物學機理研究,在慢性痛和智力障礙等感覺與認知功能研究中取得了系統(tǒng)性原創(chuàng)成果,產生了重要影響。
隨著技術的進步,科學界對于疼痛的認知正在不斷的深入和細化。講座中,張旭簡短回顧了疼痛研究的發(fā)展歷程,隨后,張旭重點介紹了課題組近年來的代表性工作進展:在鈉-鉀泵調控機制研究中,發(fā)現了傳導痛覺的背根節(jié)神經元可以釋放一種名為濾泡素抑制素樣蛋白1(follistatin-like 1,FSTL1)的蛋白質,通過激動初級感覺傳入神經纖維上的鈉-鉀泵,調節(jié)痛覺等感覺信息的傳遞;在阿片受體相互作用與阿片類鎮(zhèn)痛藥耐受性研究中,突破了痛研究中對P物質和阿片類物質兩大痛覺調控系統(tǒng)的傳統(tǒng)認識,揭示了P物質前體分子是直接調控阿片系統(tǒng)鎮(zhèn)痛功能和嗎啡耐受的關鍵分子,為發(fā)展新型鎮(zhèn)痛藥物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在軀體感受神經元研究中,根據單細胞RNA測序和功能異質性鑒定了軀體感覺神經元的類型,提供了一個分類軀體感覺神經元及其轉錄組數據庫的新體系;在傷害性熱刺激引起疼痛的關鍵調控機制研究中,發(fā)現在傷害性機械與熱感覺神經元中表達的FGF13選擇性地調控熱痛,揭示FGF13作用于Nav1.7是熱痛傳導的關鍵機制。
報告結束后,張旭就疼痛研究中的熱點問題和與會人員進行了熱烈探討。隨后,李佳副所長代表藥物所向張旭院士贈送了講壇紀念證書。
本期講壇由上海藥物所主辦、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科院受體結構與功能實驗室承辦,得到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國家專業(yè)技術人員繼續(xù)教育基地項目資助。
張旭院士作講壇主題報告
上海藥物所副所長李佳向張旭院士頒發(fā)講壇證書
專題報告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