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宇:本土人才期待“青年計劃”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記者 楊 雪 | 發(fā)布時間:2018-03-07 | 【打印】 【關閉】
“大家都知道,上海的中科院神經所克隆出來兩只猴子——中中和華華。雖然這背后有老所長、著名科學家蒲慕明院士支撐,但具體完成這個項目的兩位學者,一個中年一個青年,沒有長期留學經歷,都是本土培養(yǎng)的人才?!敝锌圃荷虾7衷涸洪L王建宇代表在2018年兩會期間告訴記者。
第一次履職的王建宇代表要提的第一個建議,就是關注優(yōu)秀的本土人才?!皣矣泻芏鄰暮M庖M人才的計劃,但缺乏對本土人才的政策傾斜。本土人才能競爭的計劃海歸也能競爭,而反過來就不行。”王建宇感受很深,因為身邊有太多例子。
“比如做克隆猴的小劉,細胞‘去核’‘注核’技術爐火純青,聽他們所長說馬上要聘他做研究員了?!笨墒峭踅ㄓ钪?,“研究員”對于海外人才引進來說,基本上是一個墊底條件。而小劉放棄了去美國頂尖研究所深造的機會,在國內做出這么大的成績,還要破格才能被聘為研究員。
王建宇還有一個身份,是“墨子號”工程常務副總設計師、衛(wèi)星總指揮?!啊犹枴嫌兴膫€核心設備,每個設備的負責人都是‘土鱉’,三個是80后?!蓖踅ㄓ铌割^一個一個地數(shù),近幾年一些重大成果,很多都是本土培養(yǎng)科學家的產出。
“我自己的學生,讀博士時已經是團隊里的核心人物,2010年就在青海湖帶隊做大型試驗。等到要做衛(wèi)星時,他博士也畢業(yè)了,我們留他,他想也沒想就留下來了,畢竟對這個項目已經非常投入了?!蓖踅ㄓ钫f,從留下到現(xiàn)在的5年多時間,如果這個學生去國外做個博士后再回來,待遇肯定比現(xiàn)在好得多。
當然,王建宇承認,人才在本土成長也分兩面看。對個人來說,為國家作貢獻的同時,也更有優(yōu)勢進入到科研一線核心崗位,這在國外是不可想象的。但對國家來說,這些年輕人成長的過程本身就是為國家作貢獻的過程。“而且,像做衛(wèi)星這樣需要積累工程經驗的活兒,也不是引進人才回來就能馬上上手的?!?/p>
在王建宇看來,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因為,盡管國家科研實力邁上新臺階,但人才評價沒有跟上科研環(huán)境改變的步伐,所以,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固然還要加強,但同時,對于本土成長的、為國家作出重要貢獻的年輕人,應該專門開辟一條通道。“比如設立一個本土人才的人才計劃。”王建宇覺得這其實不難。